《农民日报》报道我市渔政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果
2月21日,《农民日报》以“安徽芜湖:用渔政信息化系统织密长江禁渔‘一张网’”为题,报道了我市通过构建“一张网、一平台、一响应”的渔政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禁捕水域的无死角监管、对非法捕捞的精准化打击。
报道中指出,芜湖市加大设施投入力度,形成全面覆盖的“一张网”。按照全流域统建、重点水域加强、基层自建补位的整体建设思路,建成了覆盖全市禁捕水域的技防监控网络。该系统由长江干流向支流延伸,在长江干流,共建成49个监控点位,安装光电设备110余台,布设渔政专用小目标雷达5部、共享海事雷达7部。在长江重要支流青弋江和漳河上,各县区和沿江镇街针对岸势犬牙交错、视频监控难以覆盖等现状,加密增补普清球机监控点位和固定位枪机监控点位总数超过150个,并引入无人机侦察、光电感知重点岸线防入侵语音提示系统和人员进入短信提醒等手段。同时,在重点禁捕水域配备全自动无人机机场4个,根据后台预设巡航路线,每天可执行禁捕巡查自动飞行任务50架次,实现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技防监管格局。芜湖市加大数据壁垒打通,构建高效互通的“一平台”。依托芜湖移动GPU数算资源,将市本级、县级的10个渔政信息指挥中心不同品牌的硬件设备整合在同一平台、同一操作系统下平稳运行,通过与各区县信息中心间搭建数据桥梁,彻底打通指挥协调不顺畅情况,让渔政执法全流程在一个平台上得以实现,推动了渔政执法的扁平化。此外,与芜湖移动合作共同建模、训练出一套相对科学、高效的禁捕专用算法,建成了全国领先的智能AI禁捕算法数据库,为快速精准打击涉渔违法行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芜湖市加大执法模式革新,实现上下联动的“一响应”。通过“前端视频采样—后台数据分析—风险自动预警—工单手动闭环”的工作流程,对涉渔案件进行预警、派发、处置、回传。为实现涉渔警情的闭环处置,利用网格化包保责任制形成的属地监管网络,建立起市、县、镇、村四级的涉渔行为网格化管理体系,与9个县(市、区)16个渔政信息指挥分中心、52个有禁捕任务镇街之间实现联动快速响应处置机制。以大数据分析和研判划分非法捕捞高发水域和易发时段,用科学指导调配人防执法监管力量,进而推动执法监管向以技防手段为核心、人防手段为补充的全新模式转变,不仅把人防力量从过往机械性的巡查巡检中解放出来,更有力推动了执法力量格局重塑,提高了执法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