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沚区:加强“四良”融合 助力再生稻单产提升

发布日期:2024-08-14 15:26 来源: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湾沚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轰隆隆……”一阵阵机器的轰鸣声从稻田里传来,走近一看是种粮大户李小龙自己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李小龙是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倪家村海南家庭农场的农场主, “我今年种了300多亩再生稻,头季机口稻平均产量有1800多斤,比之前预想的要高,能卖1700多元” 一见到我们,李小龙就停止了作业,平时不善言谈的他一说起再生稻,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今年再生稻好几个生产环节都比去年有所改进,首先是购买了安装自动驾驶系统的9行高速插秧机,插秧效率和密度都提高了,今年的有效穗增加了1万左右,烤田的时候严格按照你们的技术指导进行两次烤田,你们看,收割机履带行走一点都不陷,去年是请人收割,今年还是自己收割放心些,收割路线和高度也能把握得更好,二茬产量肯定低不了。” 李小龙似在总结汇报着自己的成果,又似在和我们分享着这份丰收的喜悦,阳光下黝黑的面庞映衬着滴下的颗颗汗水格外晶莹剔透。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在再生稻生产中,品种产量潜力、光温水资源、生育期等都是关键因素,保头季、争再生季是提高再生稻种植效益的方法途径,再生稻两季产量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提升,离不开良好的“田”、“种”、“机”、“法”相互融合。

2024年芜湖市湾沚区开展省级再生稻指挥田示范工作,建设5000亩连片再生稻指挥田2个,以“双千”(亩收千公斤粮、亩收千元钱)为目标,建设300亩精耕细作示范点20个,分别在“田”、“种”、“机”、“法”上下功夫,相互融合,辐射带动全区4.6万亩再生稻生产。

在“良田”上下功夫,多措并举夯“耕”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安全的基本盘。2024年湾沚区整合重点县酸化耕地治理、科学施肥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扎实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共计投入4000多万元。完成酸化耕地治理8.256万亩,共计投入有机肥3600吨、种植紫云英12000亩、投入钙镁磷肥600吨、投入土壤调理剂近2000吨,完成科学测土配方施肥3万亩,共计投入水稻专用配方复合肥1500吨,已建成田成方、渠相连、路成网的高标准农田33.56万亩,多措并举,夯实了粮食生产“耕”基。

在“良种”上下功夫,推动湾沚再生稻提档升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适宜的品种是再生稻提升两季产量和品质的重中之重。再生稻头季从3月份播种到8月份收获,不仅要经历前期的低温倒春寒,还要承受7、8两月的高温天气,这都是对品种的考验。当前湾沚区再生稻主导品种为丰两优香一号,为引导种植户看禾选种,扩大再生稻品种选择范围,2023年与省农科院水稻所、省农技推广总站合作建立省级再生稻品种试验基地,与合肥丰乐、荃银高科、隆平高科等国内种业领军企业合作,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开展再生稻生产应用品种试验示范,筛选储备优质品种,推动湾沚再生稻提档升级。

在“良机”上下功夫,实现育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

2023年扶持新建22座数字育秧中心,目前全区共有53座集中育秧中心,连栋大棚面积26.0万平方米,一次性育秧可保证6万亩大田机插。2024年投入300万元扶持大户提升再生稻育插秧装备,完成了52座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育插秧装备(高速插秧机辅助自动驾驶系统、运输带、催芽箱、叠盘机、秧盘)提升,大大提高了再生稻头季栽插质量和作业效率,压缩头季栽插时间,为再生季赢得充裕生长时间,奠定高产基础。引进“大马拉小车”(动力大、重量轻)、直行碾压率低的再生稻收割机,如星途再生稻收割机、沃得再生稻收割机等,以降低对稻桩的碾压率。

在“良法”上下功夫,集成、融合、精准促高产。

再生稻两季产量要实现再提升再突破,不仅需要地、种、肥、药全要素精准施策,集成耕、种、管、收全环节精耕细作,更需要融合良种、精播、细管、高效肥水等农艺措施,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破解再生稻生产技术瓶颈,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

2024年湾沚区与省农业科学院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紧密合作,建立再生稻综合绿色高效栽培试验基地,集成连栋大棚增温早播种育秧、稀播壮秧、增密早机插、全生育期精准水分调控、科学施肥及合理追施促芽和提苗肥、中低节位留桩高度、病虫绿色防控等高产高效技术,制定了《芜湖市湾沚区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栽培技术》,总结了25项关键高产栽培要点,为湾沚区再生稻两季实现高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