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推进“紫云英+”建立全产业链新模式
近年来,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紫云英+”建立全产业链新模式。目前涉及紫云英综合种植经营主体278家,种植面积共27.5万亩,年综合产值超3亿元,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一是“紫云英+水稻”。加大紫云英“弋江籽”和“南陵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扩大紫云英原种和良种基地面积、改善田间基础设施,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一稻一红花”和“绿肥-水稻”等模式建成20万亩种植示范基地,在同等使用水稻化肥用量的基础上,实现早稻增产7.3-18.5%、晚稻4.1-6.1%,同时大幅度提升稻米品质、稻米价格,减少田间化肥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助力种粮大户增收。
二是“紫云英+种业”。依托县内青弋江种业、红宝种业等龙头企业,打造紫云英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自主选育紫云英“皖紫早花”“红宝大叶”等新品种12个。建立稳定原、良种繁育基地5万余亩,畅销广东、广西、福建等多个省市,并出口日韩。全县紫云英种子销售量3200吨,占全国市场总量的25%以上。青弋江种业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紫云英产业技术研究院即将投入运行。
三是“紫云英+产品”。鼓励各镇积极探索,不断提高紫云英种植经济效益,充分挖掘紫云英肥源、食源、蜜源、饲源、景源等多功能属性,形成农旅结合、种养结合的特色产业,例如紫云英花蜜,每亩紫云英可产10-20公斤蜂蜜,折合经济价值每亩400-800元。积极推进开发深加工产业开发芽苗菜、紫云英籽、南陵大米等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研制药用产品、化妆品等,增加产品附加值。
四是“紫云英+文旅”。依托得天得厚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自然景观,建成紫云英人才会客厅、科技馆等设施,将紫云英花海与弋江老街府衙文化结合,举办紫云英嘉年华等多形式乡村艺术文化活动,延展乡村旅游路线,点缀休闲旅游设施,整体塑造紫云英旅游品牌,形成“一轴驱动、一核统领、一带示范、多点联动”的空间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强镇、特色小镇项目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共吸引游客近15万人次,带动当地消费50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