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土场上建起15栋菇棚

发布日期:2024-02-12 08:49 来源: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芜湖新闻网 浏览次数:

□ 记者 付君兰 文 卫晗慧 摄

2022年初的一天,南陵县工山镇天官村、红星村、戴汇村三村交界的一处弃土场上,天官村党总支书记王思文与另外两位村支书看着这荒废的土墩直发愁。百米开外,京福高铁时不时呼啸而过。此时,三村成立联合社的事宜已敲定,也一致同意开发这片闲置资产。但是,“干什么”成了大问题。为了选好产业,三位村支书常常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

发展畜牧业?三村靠近丘陵地带,多山地,也有养鸡养猪的传统。但村支书们讨论后却觉得不妥。不仅因为畜禽养殖对环境有影响,最为重要的是,目前村内多留守老人,长久地在畜棚里闻异味、干重活,既不现实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既要轻松又要对环境友好,多次讨论后,村支书们想到了菌菇。请来的县农业专家现场察看发现,高铁建设的弃土将低矮的山体堆高,反超周边山林近十米,通风度和光照都有了保障;周围树木环绕,形成一个天然的氧吧。毫无疑问,这里成了附近种植香菇的最佳场所。

近日,记者走进了三村共建的南陵县奋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香菇基地,包含着冷库、烤房等配套设施房的外侧墙上,挂着五六块展板,“述说”着这里从弃土堆到香菇基地的蝶变:“2022年6月10日,挖掘机、推土机进场开始平整土地”“2022年8月16日,场地进行自然沉降压实后,外棚和内棚开始搭建”“2022年10月5日,第一车菌棒从香菇培育优质种源地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运送到红星村村部”“2022年11月26日,菌棒开始长出了小香菇……12月5日,香菇正式开始采摘”……据王思文介绍,目前基地共有15栋菇棚,占地10亩左右,由于种植的是7层的层架菇,种植面积也要扩大7倍。“层架菇相较于地埋菇,不仅亩产高,也相对干净,买回去简单洗一下就可以下锅。”王思文说,基地现在是南陵县最大的层架香菇基地。

高大的标准化菇棚里,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朵朵香菇撑着褐色的小“伞”,长势喜人。“这几天降温了,香菇生长会慢一点,等气温回升,香菇产得多,工人白天摘不完,晚上还要加班摘。”63岁的戴汇村村民王思义从基地建成时就被聘来做管理,每月收入3500元。不需要外出在工地上卖体力,还能有时间照顾家中年届九旬的老母亲,王思义每天都干劲十足。据他介绍,基地共15万个菌棒,每根菌棒能产1.2—1.8斤香菇,采摘期从10月一直持续到来年5月。“香菇产量最高的时候,四五十人每天采香菇上百筐。”王思义笑着说,“采摘的人都是村里的老太婆们,每天有近百元的收入,家里没事,都愿意来这里采菇子。”

记者注意到,工人们采摘时会顺手做好分类,“区分好差很简单,像这样,‘伞’包得紧实,菇面还有花纹的,是非常好的香菇,批发价一般在每斤6.5—6.8元。如果‘伞’打开了或者没有漂亮的花纹,就差一点,每斤能卖 3.8元左右。”基地专职负责人——天官村党总支副书记疏琴从筐中拿起一个香菇告诉记者,基地当下正在想方设法提高香菇质量,朝着每斤7元的优质香菇方向努力。

疏琴说,这既是提高利润、打开市场的现实需要,也源于基地初期香菇卖出“白菜价”的惨痛经历。“刚开始名气没打开,上门的采购商很少,我们没有议价权,最多时冷库里有500多筐鲜菇,着急卖出去,价格就越砍越低,最低时卖到1.5元每斤,太低了!”吃了不懂市场的亏,基地管理者们立即想办法补上了这一“课”。此后,三村党组织发动各种资源,四处吆喝。闻讯而来的众多采购商中,疏琴及同事们也优中选优,将采购商从2家扩大至十几家。同时,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一方面选择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新品种808和七河九号等;另一方面,加大采摘时间管理,在香菇未开“伞”前采摘,以确保价格的稳定。“每天都有发货,昨天前天我们都发了几百筐出去,香菇根本不愁卖,谈价格时也‘硬气’了很多。”疏琴说。

“春节到了,现在正是香菇销售的黄金期,我们用燃烧废弃菌棒等方法给菇棚升温,让香菇多长一点,挣得多一点。”王思文透露,截至目前,基地一共卖了80万元香菇,其中去年10月至今销售额为40万元。王思文坦言:“目前虽然尚未收回投入的成本,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香菇是畅销的产品,我们有信心,未来会越来越好。”

离开菇棚前,王思义告诉记者,香菇的生长是不分昼夜的,因此采摘也不分昼夜。回看基地,它就像菌棒上持续生发的香菇,虽然小,却已然成为当地富民强村的“储蓄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