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12-01 14:47信息来源: 芜湖市农业农村局阅读次数:编辑:刘畅 字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工作部署,以“两强一增”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圆满完成了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具体在六个方面综合发力:

一、“米袋子”“菜篮子”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提升农业产能,今年小麦种植实现总产、面积、单产、效益“四增”,油菜籽单产居全省第一,夏粮夏油生产获省通报表扬。克服持续高温旱情影响,秋粮生产再获丰收,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334.95万亩、总产预计138.8万吨。年末预计生猪出栏65万头,同比增长9.8%,存栏36万头,增长6.2%,肉类产量18万吨,增长7%。水产品产量18万吨,增长4.2%。蔬菜产量179万吨、增长4.5%。推进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全市现有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8个、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99.6%以上。我市2020-2021年度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全省优秀。

二、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成效显著。

一是坚持科技强农。成立“芜湖市三农专家服务团”,提前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建立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0个,遴选发布稻麦无人农场等农业主推技术100余项。加强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实施地方品种“西河生姜”“黄籽油菜”“元白萝卜”等10个品种保护工作,紫云英种子销量约占全国用种量的30%。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数字农业工厂及应用场景110个,推广种植智慧“芜湖大米”15万亩,中联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典型案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以上。

二是推进机械强农。加快农机研制补短板,中联农机水稻有序抛秧机等4项新型农机装备推广应用项目获省批准立项。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500余万元,新增机具3397台(套)。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标准地”改革、耕地质量提升相结合,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6万亩,占耕地比重超6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民增收“四项”行动,多措并举引导农民工群体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792元,绝对值位居全省第2;同比增长7.2%,较全省平均高0.5个百分点。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创建省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个,省市级基地总数达21个。按照“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思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新增签约项目数、总投资额均位居全省前列,邻几供应链保障中心、同福中央厨房、老金磨方健康产业园、鲨鱼菲特总部等一批超10亿元项目落地开工。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省比重超9%。积极发展乡村农旅融合产业,繁昌区孙村镇中分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霖玉轩花果园、途居马仁山露营地入选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预计达30亿元。

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出台《芜湖市“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系列文件。新建农村改厕1.4万户,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改厕23.5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系统推进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森林、美丽道路“五美联创”,投入4.7亿元完成55个2021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启动70个2022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全市已建和在建省市级美丽乡村共计372个。按照《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整治提升实施导则》,全力推进自然村整治,投入约2.5亿元开展538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打造一批皖江特色、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五、农业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开展“两回收”,优化回收网点562个,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92%、86%,均高于年初预定目标。有序推进“两减量”,全年化肥使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化肥利用率达到41%,农药实际使用量预计达2800吨,比基期(2012-2014年农药使用量平均值)减少24%。突出抓好“两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新建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7个,规模秸秆利用企业补贴量达14.7万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长江十年禁渔初见成效,江豚等长江珍稀濒危物种频频现身,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项目启动建设。

六、农村改革活力不断释放。落实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2000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突破45万元,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超过43%。提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新增家庭农场5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7家,均同比增长7%以上。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依托安徽长江农林产权交易所构建市、县、乡三级一体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70%,高于全省平均13个百分点。加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力度,今年累计盘活闲置宅基地及住宅595宗,共计吸纳社会资本3.4亿元,为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10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