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01 16:46信息来源: 芜湖市农业农村局阅读次数:编辑:刘畅 字体:【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局机关科室、局属事业单位:

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已经市农业农村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2022331日       


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两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拉高标杆、奋勇争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强绿色高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组织开展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统防统治,确保总体危害损失率在5%以内。采取多油并举、多措并施,抓好在地油菜田间管理,确保油菜丰收增效。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7头、规模猪场(户)不低于110个,全市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保持平稳。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万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9万亩。推进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产量、产值分别达2万吨、1.7亿元。主要农产品风险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

二、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帮扶项目,深入推进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持续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提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力争达55%以上,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完善协同运行机制。

三、切实打牢种子耕地两个基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10份。建设省级农业微生物(食用菌)种质资源库1个,省级紫云英种质资源圃1个。推动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强化种业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助推种业企业做大做强。编制《芜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22030)》,新建高标准农田46.2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88万亩。加大平整土地、小田改大田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四个结合创新,推进整区域高标准农田、绿色农田、数字农田建设试点,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创建活动。

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推进科技强农,开展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现代种业提升、种养业提质增效、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数字赋农等行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6%。培养高素质农民1430人,县、乡(镇)农技人员在编在岗率达92%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发展优质专用粮食200万亩,智慧“芜湖大米”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完成4个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打造中联农机稻米产业互联网。建设数字农业工厂10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0个。推进机械强农,开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仓储冷链设施建设等行动,加快打造芜湖现代农机制造产业集群。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2新增冷藏保鲜设施60个。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等行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市GDP保持同步增长。

五、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重点发展水稻、水产、家禽、生猪、蔬菜、休闲食品等6个绿色食品产业和羽绒羽毛、木器加工、宠物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1440亿元。大力推进一县一业(特)”“一镇一特全产业链创建,新增市级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8个以上。加快繁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推进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企业品牌3个、产品品牌15个。大力开展双招双引,落实专班专职,加强市县联动,全市农业系统“双招双引”新签约项目投资不少于100亿元。乡村休闲旅游年营业收入30亿元。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切实做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

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开展绿色能源示范村镇建设。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2%83%。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推行农药购买实名制,试行化肥施用定额制,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41.5%41.8%。持续实施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推广应用技术成熟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率分别达75%82%。推行农用地分类管理,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引导开发一批品质高、品牌响的优质产品,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360个。推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展生产经营主体入网行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率,实施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县级质检机构均通过“双认证”。常态化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强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建立退捕渔民动态跟踪、精准结对帮联工作机制,实施技能培训暖心行动,支持退捕渔民发展涉渔产业和纳入护渔员队伍;强化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执法手段,持续开展长江禁渔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构建长江禁捕长效管控机制;强化水生生物保护,构建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体系,开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科学规范增殖放流活动。加强长江禁捕退捕工作考核和暗查暗访,用好监督检查、通报约谈等手段,压紧压实地方责任。

七、统筹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继续推广便携式可调盖板改厕模式,全面实行“首厕验收制”,改造提升卫生厕所1.2万座以上。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新改建户厕优先入室、确保进院,统筹做好水冲式厕所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改造农村公共区域非卫生厕所100座以上。坚持建管并重,继续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开展农村改厕的后续管护。完成问题厕所整改,巩固前期排查整改成果。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推广“生态美超市”。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开展615个以上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完成2021年度55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新建70个左右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农村路、电、网、水、气等建设管护,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城乡间优化配置,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八、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建立健全一约四会群众自治机制,加强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理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打造数字乡村治理样板。聚焦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农资和农产品制假售假、畜牧兽医、渔业渔政等四大重点行业领域,常态化、机制化开展农村扫黑除恶。认真开展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争取用半年时间化解主要纠纷。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真心实意回应解决群众诉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积极探索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路径,树立文明新风尚。

九、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提升工程,完善三变利益联结机制。推深做实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达到3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发展到8000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3120个。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920加强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继续开展区、南陵县、繁昌区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工作。依托安徽长江农林产权交易所,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抓好无为市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

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各级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作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全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从政治上抓三农工作。要强化作风建设,做到一改两为五做到。要建设过硬干部队伍,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整体推进,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不断提高发现、分析、解决三农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把为农民而建、为农民而兴作为出发点,农民期盼干的抓紧干,农民愿意干的带着干;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