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1-29 17:09信息来源: 芜湖市农业农村局阅读次数:编辑:杨梅花 字体:【  

2021年是全面启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项目化推进为抓手,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做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全力协调做好项目审批、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等服务保障工作,推动在手项目早日落地投产见效。谋划储备一批“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充实完善现有84个总金额38亿元的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农业建设项目补助资金3亿元以上。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和专项债发行不低于上年。招引落地一批以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及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现代渔业工厂化养殖、“芜湖大米”、冷链物流等为主攻方向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大力推进基地型、龙头型、补链型重大项目建设。

(二)大力发展高质高效农业。实现粮食增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紫云英+水稻”种植模式,2021年计划在各县市区择优确定40家粮食种植经营主体建立示范样板基地,重点建设2万亩“智慧芜湖大米”和3万亩再生稻生产基地。实现畜禽增能。落实无为市、南陵县与大型养殖企业签订生猪养殖投产协议,加快湾沚区省农垦10万头、繁昌区雨润集团15万头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项目建设,早日形成产能。加快发展本地“圩猪”、“五华鸡”生产规模。实现“菜篮子”保供。继续发挥蔬菜产业联盟作用,继续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加大净菜基地建设力度,保障蔬菜供应,全力保障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加快特色水产加快发展。立足长江常见经济鱼类工厂化养殖,重点发展河蟹、青虾、龟鳖、细鳞斜颌鲴、塘鳢等特色水产养殖规模。持续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开展养殖尾水处理试点。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化、废弃物利用高效化、生产方式生态化,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加快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加强种质资源和耕地保护。在原有紫云英、圩猪、五华鸡、细鳞斜颌鲴、小红稻、黄缘闭壳龟等6个芜湖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基础上,2021年启动第二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促进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大耕地保护力度,防止粮田“非粮化”,农地“非农化”。

(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扶持力度。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重点打造弋江区、无为市、鸠江区农产品加工业三个百亿元强县。支持三只松鼠、溜溜果园、中联农机等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的“产创联合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以三只松鼠、溜溜果园、吾悦食品等企业为龙头,带动中小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发展。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4条旅游精品线路(问道无为、漫游湾沚、探源繁昌、乡约南陵)和10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创建一批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形成休闲农业企业集聚串联式发展态势。湾沚区、繁昌区、南陵县加快建成全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

(四)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主要抓四项工作: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村庄规划。年内基本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3年内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提标扩面建设和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4.5万亩。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乡村智慧学校、健康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2021年完成农村改厕2万座以上,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强化镇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管。完成2020年度2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启动2021年度25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进一步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五)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市级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深化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农业牵动性、示范性项目扶持,发挥好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激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上山下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向纵深发力。安排7000万元接继开展乡村振兴五项激励。搭建数字农业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运用农业大数据,指导农业生产、乡村治理。打造以产权交易区域性要素市场。进一步发挥安徽长江农林产权交易所作用,健全交易平台运行机制,将其打造成区域性交易市场。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助力广大青年、乡贤更好回村创业,让科技、资金等要素向农村汇聚。推进农村创业创新,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热情,为乡村产业发展增添“源头活水”,形成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格局。深化“两改革一发展”。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村,扩大100万元以上收入村比例。总结推广湾沚区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经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业保险提标扩面。稳定并扩大水稻、小麦等重要大宗农作物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特色险占农业保险比重。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开展信用村创建,推广积分制做法,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高乡村“四治”(德治、法治、自治、善治)水平。

(六)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健全禁渔工作机制,持续抓好日常监管、联合执法、联防联控、考核调度通报和工作奖惩等五项机制落实。压实县市区属地管理责任,不断巩固完善包保责任制度,由镇村干部包江(河)段,实行段长负责制,确保不留盲区,不发生“黑天鹅”事件。加强水上部门联合执法,强化“人防技防”有机结合,加快充实渔政执法力量,3月底前完成“智慧长江”平台核心功能研发,通过数据分析达到智能识别效果,切实提高渔政执法效率。持续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建立动态结对帮联管理机制,帮联责任人及时帮助解决退捕渔民生计问题。对就业能力弱、家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渔民家庭开展帮扶,扶持标准不低于低保、贫困户收入,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积极发展“鱼文化”产业,以“鱼文化”为主题建设展馆,通过现场的历史文献、标本展示以及声光电技术呈现,让市民充分了解中华鲟、白鱀豚、胭脂鱼、江豚等长江水生动物及芜湖渔业的历史文化产业现状。

(七)实现巩固扩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等实施常态化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返贫底线。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大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动帮扶提档升级。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常态化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在全市范围内常态化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以农业生产托管为抓手,以服务小农户为重点,加快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领广大小农户走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