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山镇象山村:人居环境再提升 美丽乡村“增颜色”
走进南陵县工山镇象山村纸槽组,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新硬化的水泥路直达家门口,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绿意盎然,文化墙上的山水风光与农家的袅袅炊烟相映成趣.....近年来,象山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全力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让乡村旧貌换新颜,为乡村振兴增添亮丽底色。
环境整治提“颜值”
曾经的纸槽组道路坑洼、杂物乱堆、污水横流,人居环境问题突出。2024年,象山村积极申报美丽宜居项目,通过科学规划、多方联动、精准施策,让昔日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累计硬化入户道路300余米,新建排水沟渠4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2盏,完成池塘清淤4处,拆除危旧房屋和乱搭乱建多处。通过新建污水处理管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5%,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同时,推进“厕所革命”,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纸槽组实现了“路平、水清、灯亮、景美”,村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生态绿化增“气质”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象山村注重生态修复和绿化美化,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纸槽组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地,打造“微花园”“微菜园”“美丽庭院”示范点10多处。铺设草坪800平方米,种植石楠、茶花、红花檵木等观赏植物200株,保留原有乡土树种20余棵,形成“推窗见绿、移步皆景”的景观效果。此外,新建停车场1处、健身广场1个、休闲步道200米,配备健身器材6套,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赋能添“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纸槽组在提升环境的同时,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保留乡村特色。据考证,清同治四年(1865年),湘军退役将领黄润英定居于此,后因当地以稻草为原料生产粗纸和纸浆的造纸作坊而得名“纸槽”。象山村巧妙利用村民祖辈遗留的旧砖、老门槛等材料,砌筑具有历史韵味的老城墙景观带,旧青砖、小灰瓦、石门槛的组合,为村庄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现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同时,通过绘制200平方米乡风文明墙绘、设立2处“村规民约”宣传栏,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人居环境提升,让乡村焕发新生机;生态与文化融合,为美丽乡村增添动人色彩。下一步,象山村将继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探索“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