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微举措” 撬动社会“大文明”
记者 汪潜
净化人情新风,为婚丧喜事“瘦身”;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方位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提高群众参与热情,自觉破除陈规陋习……近年来,随着移风易俗宣传这项“人心工程”在我市的不断推进,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坏风气“越来越没市场”,红白喜事简办、节俭养德成为社会主流,文明新风尚正成为芜湖历久弥新的城市名片。
夯实阵地 移风易俗进万家
为村民带来一场“轻负担”的时代新风节日盛宴。为把中秋传统佳节与移风易俗理念巧妙融合,鸠江区二坝镇把弘扬文明新风的“新风小课堂”安在群众身边,通过好人事迹分享、移风易俗知识问答、文明集市等多种形式,为村民带来全方位的文明宣教服务。“老百姓听得明白,身边榜样更有感染力,大家都来争做文明人!”村民们纷纷为这样的新风尚拍手称赞。
当前,全市以10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通过举办移风易俗主题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基层巡讲巡演,创新打造“板凳会”“围炉夜谈”“唠嗑亭议事会”,组建新风推荐官队伍等,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和“弘扬新风我践行”系列活动。同时,为大力倡导简约庄重、文明生态的殡葬新风尚,破除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殡葬陋习,“鲜花换纸钱”“鲜花换塑料花”“丝带寄哀思”“植树祭故人”等文明祭祀方式也在民政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全面推广。通过皖事通App“云祭祀”服务,市民还可以线上献花、点蜡、上香、祭酒等表达心意。“通过立体式宣传、全方位覆盖,创新形式、丰富载体,真正把移风易俗‘说’到群众心坎上,把服务‘伸’到日常小事中,把陈规陋习彻底摒除。”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建章立制 移风易俗显成效
“空中一听礼花响,肯定又是哪一家;最少也得三两百,亲朋好友上千块……”位于湾沚区桃园村村部的一处“随礼难”文化宣传墙,绘出了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的陋习,也道出村民们的“难言之苦”。为了摒弃这些陈规陋习,桃园村将村规民约“挂上墙”,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家风,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我在这里生活大半辈子了,村庄环境越来越好,人的思想也更进步了。”家住桃园村的徐大爷笑呵呵地说道。
如今,与淳朴民风相契合的文明新风正吹遍芜湖各个角落。围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治理重点,全市587个行政村均建立了“一约四会”制度,通过发挥制度机制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成为群众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硬杠杠”。
“过去,辛苦赚的钱都随了人情礼,人与人之间淳朴的人情味儿反而少了。”大家纷纷坦言,自从有了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的礼金数量、酒席规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婚丧事宜事前登记、事中监督制度,“刹住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歪风邪气,不摆排场、不讲阔气、不相互攀比的文明好村风又回归了。”越来越多村民切实感受到移风易俗工作带来的好处。
笃行实践 移风易俗沁民心
近年来,随着移风易俗宣传的纵深推进,红白喜事上的改革不仅有了新突破,群众的支持力度也更大了。无为市红庙镇横塘村老党员张后友100岁高龄的老母亲去世了,按照传统算是“喜丧”,应该大办一场。考虑到全村上下都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淳厚乡里、和美横塘”的村规民约早已深入民心,“决不能给村里拖后腿。”身为老党员、横塘小学退休老校长的张后友,双手赞成镇党委书记阮善满和村党总支书记谢壮志的建议,为母亲丧事简办,身体力行为移风易俗宣传作表率。
从准备大操大办几十桌,到最后只办了3桌;从搭戏台请乐队到一场简单的告别式……丧事简办既是我市殡葬改革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全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宣传初获成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在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带头号召下,婚丧简办等村规民约新风尚蔚然成风。全市借助“新风驿站”(新风堂)操办村民红白喜事763场,节省办宴资金及礼金1533.6万元;推广“文明积分”机制,全市224个村将移风易俗执行情况纳入积分范围;打造“道德银行”网上平台,常态化为居民群众提供积分存储与兑换服务……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储蓄”正能量,“提取”新风尚。
移风易俗“微举措”,撬动社会“大文明”。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应该是滋生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歪风邪气的温床。未来,将在制定一系列约束性和倡导性标准、建设一批阵地、组建一系列服务队伍等落实上狠下功夫,以日常监督、资源整合、宣传倡导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让和煦的文明新风吹拂大街小巷,润泽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