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了”的劲头 “蒜”出新希望

发布日期:2022-12-02 09:03 来源: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芜湖日报 浏览次数:

“今年我又种了120亩蒜苗。”一见面,杨珍多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对未来她充满信心,只是说到去年的损失时,眼神里会闪过一丝忧伤。

杨珍多是湾沚区陶辛镇芮村人。芮村水网纵横交错、地势平坦开阔,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在经历过“蒜你狠”的蒜价大涨后,杨珍多的丈夫芮德锋和村民芮应才、芮荣林萌生起种蒜的打算。

“大蒜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播种,一般12月到来年1月初,蒜苗逐步流入市场。5月中旬小满节气附近,紫皮蒜子可以采收。这与单季稻5月左右播种、8月底收割正好衔接上。”芮村党总支副书记尹修文说,合理开展“稻蒜轮作”,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而大蒜根须分泌的大蒜素还可以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调节土壤肥力。

去年,芮德锋和芮应才、芮荣林三人投资了70万元,成立了家庭农场,通过朋友介绍从江苏徐州引来种苗,去年10月初,在流转的180亩地里开始了大蒜种植。

隔行如隔山。虽然三人都有种植经验,但是种蒜还是头一回,很快问题就开始出现了。由于芮村土地低洼,含水量较大,从外地引来的苗种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结出的蒜子出现了空鼓。另外由于含水过高,不少成品都晒伤了,很难卖上好价钱。

“最后,蒜子只卖到两毛五一斤。”杨珍多说,第一年种植,几乎全军覆没,当初投入的70多万元,亏损了近60万元。

如此大的亏损,让大家不禁萌生退意。

很快,最初的两位合作伙伴就退出了,芮德锋也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当了一名钢筋工。事情就这么算了吗?此时,芮德锋的妻子杨珍多性格里的坚韧和倔强显现了出来。她决定从头再来。在汲取去年失败的教训后,她重新引入新种苗开展“稻蒜轮作”,开始在120亩地里,种上“希望”。

“大蒜种下后,根据生长的时间,可以收获蒜苗、蒜薹和蒜子。今年我不收蒜子,专门收蒜苗。每亩地能收3000至4000斤蒜苗,每斤能卖到2元。”杨珍多说。在因地制宜种植蒜苗的同时,她还专门留出一亩地收蒜子当种子。“这块田地势高,土质含水量较小,种出的蒜子质量好。”

大蒜的种植需要很多人力,尤其是在收获时,挖蒜、挑拣、清洗、装运等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这也给芮村以及附近村子的村民带来了增收的机会。

“最高峰时,我们请了50多人。大蒜挑拣、清洗、装运工收入可达到每天100元,播种、除草、采收工收入可达到每天120-150元,累计帮扶带动20多名村民增收。”杨珍多说,能帮助附近村民尤其是老年群体增加收入,心里很高兴,也很有成就感。

眼下,今年的早蒜已经开始进入市场,杨珍多的蒜地里一片葱郁,这里凝结着的是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杨珍多在蒜地里巡视

□记者 李扬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