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变“金虫” 跳向致富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04-30 09:06 来源: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芜湖新闻网 浏览次数:

在南陵县籍山镇新建村,向永山的蚂蚱养殖场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十多个大棚整齐排列,棚内成千上万只蚂蚱飞腾跳跃、活力满满。新建村党总支书记向永山正忙碌其中,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衫,他仍专注地为蚂蚱投喂草料。蚂蚱们欢快进食,偶尔传来细微的“嘎吱”声响。

为何村支部书记会投身蚂蚱养殖?其实,新建村与众多乡村一样,一直因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等问题的困扰,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面对困境,向永山与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寻求突破,经多方调研与探索,最终引入了蚂蚱养殖项目,期望以此为村子发展注入新活力。

“像以前那样单纯依靠政府救济,等、靠、要,是不行的,必须要自己谋路子、谋发展。”向永山深知,村子要发展,必须主动出击。“村子要想富,自己就要带头干,干出了成果和经验,这样村民们就能少走些弯路。”为深入掌握蚂蚱养殖技术,向永山跑到江苏徐州考察学习,在实地调研中,他发现,蚂蚱养殖具备投入低、门槛低、技术易掌握、收益高的优势,非常适合在农村推广。2021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向永山毅然投入30万元,承包30亩土地,搭建起4个大棚,并从云贵地区购入虫卵,开启了蚂蚱养殖之路。

如同大多数创业者的经历,初期困难重重。受多种因素影响,第一年养殖的蚂蚱遭遇价格低迷、销路不畅的难题,周围质疑声不断,大家都不看好这个项目。但向永山并没有被压力击退,他凭借着摸石头过河的勇气与信念,四处奔走寻找销路。经过两年不懈努力,终于成功打开市场,尝到了甜头,随后他便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如今大棚数量已增至15个。

“养蚂蚱这几年,我没偷过一天懒。蚂蚱对草料要求很高,不能有一点农药污染。我就自己种草料,白天请人喂养管理,晚上我下班了就自己去干。”谈及过往艰辛,向永山感慨万千。蚂蚱生存对温度要求比较高,每年只能在3至10月期间养殖,而蚂蚱两个多小时就要喂一次,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割草、装车、喂草,几乎没有停歇,每天下班到基地里干活,向永山的衣服都像从水中捞出来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向永山给我们算了笔经济账:去年,蚂蚱上门收购价16.5元一斤,一个大棚一批产600斤,15个大棚一批是9000斤,一年大概能产4批,产值59.4万元,除去租大棚、买虫卵、土地租金、草料、人工管理费等成本,纯收益在50%左右。“一年下来大概能赚30万元,莲藕和鱼塘不一定适合每家每户发展,养蚂蚱一批虫卵可以用十年,周期短、收益快,适合农户单兵作战。”向永山说。

“一开始大家都不看好养蚂蚱,觉得养这个小虫子挣不到钱,但是几年后他们看到了实打实的收益,就觉得这个项目确实有搞头。”向永山说道。目前,已有一户村民在向永山的指导下,承包5个大棚,开始尝试养蚂蚱。从搭建大棚、采购虫卵到养殖技术学习,向永山全程耐心指导、倾囊相授。

“这些灰色的是一周左右的小蚂蚱,1厘米左右,再过一个多月,经历几次蜕壳就能长成4—5厘米长,通体金黄色的大蚂蚱。”向永山一边查看养殖户棚内的蚂蚱,一边详细介绍。在向永山的带动与专业指导下,养殖户科学养殖蚂蚱,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据悉,蚂蚱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堪比虾,且具备一定药用价值,深受市场青睐。谈及未来规划,向永山眼中满是憧憬:“这些蚂蚱不仅能以炸蚂蚱的形式端上餐桌,还可加工成蚂蚱酱。后续我们计划向产品深加工方向拓展,进一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除了蚂蚱养殖,新建村在稻藕种植方面同样成绩斐然。新建村裕丰稻蟹立体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 +种植户”的创新模式,在300多亩水域推行稻藕轮作,早藕与晚季稻交替种植,成功培育出独具风味的“荷香米”与“雪花藕”。该做法的推广,有效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藕稻轮作提升了土壤肥力,全程不使用化学肥料,践行了绿色环保理念,确保农产品达到有机品质标准。此外,新建村还充分利用广阔水域优势大力发展渔业,养殖的柳叶鳊刺少肉嫩,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未来,新建村还计划引进黑鱼鱼苗,丰富养殖品种,进一步拓展市场。2024年,新建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0万元。

“我们将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蚂蚱养殖产业,同时整合村里丰富的渔业、稻藕等资源,全力打造多元化产业格局,助力新建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向永山表示。

桑惠 董书君 赖陵阳 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