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茶韵染“三公” 文旅焕新篇

发布日期:2025-04-23 09:05 来源: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无为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三公山和白茶,是“春游无为”一张崭新的名片。

四月天,春风拂绿,茶山叠翠。在无为市昆山镇境内的三公山上,万亩茶园吐出新绿,迎来采摘的黄金期,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灿若云霞……此时的三公山,经过一冬的蛰伏,万物萌生,开启了一年之中的旅游旺季。

在这山花绚烂、茶香满园之际,4月11日,2025年无为市第四届白茶文化季如期开幕。自2021年举办首届白茶节以来,这一无为文旅品牌,逐渐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见证着当地白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春光无限”。

茶界“后起之秀”

说起无为白茶,业界喜欢用“后起之秀”来形容它。

在2024国际茶日·安徽斗茶会上,无为白茶首次参赛便斩获两个金奖。说起这事儿,昆山镇茶业龙头企业安徽省绿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扬来,感到十分骄傲。

“无为白茶经过十多年的种植,最近几年才走向市场,却凭借高品质迅速赢得了市场口碑,目前正致力于将它打造成‘区域名优茶’,从而弥补芜湖地方特色茶的空缺。”身为一名资深种茶人,钱扬来总结无为白茶能成功“出圈”,归功于诸多因素。

无为白茶主产无为西南山区,茶园多在海拔200米-600米之间,尤以三公山地带分布集中。“白云锁断三山峰”,山高林密、云缠雾绕,加上天然的烂石地貌、原始的漫山翠竹,形成无为白茶独特的生长环境。为保护这优越的自然条件,当地以保护为主,有序合理开发茶园。

其次,当地从白茶产区浙江安吉引进以“白叶1号”为主的优质品种,加之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技艺,使得昆山镇白茶外形色泽嫩绿、芽头肥壮,品起来鲜醇回甘、清香明显持久。虽然是小产区,每年产量有限,但在高手如云的茶界,无为白茶却赢得一席之地,受到市场的欢迎和业界的认可。

“2012年,因为有‘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政策的实施,我们抓住这个契机来昆山创业,觉得三公山生态环境非常好,便在这里落子,承包茶园、建厂,发展生态茶叶种植。”钱扬来介绍,农业项目投资大、见效慢,需要久久为功,“作为新茶产区,目前昆山镇境内的白茶企业多是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企业拥有自己的茶园,从茶树种植这个源头就严格把控品质,不断提升加工工艺。公司还成立了‘芜湖市农业首席专家工作室(茶叶)’,由茶叶专家提供技术支撑,在培育新品种、提高茶叶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提高无为白茶品质,从而提升品牌价值。”

钱扬来的企业是无为白茶产业精深耕细作的一道缩影。据悉,目前无为白茶种植面积15000多亩,规模种植企业有50多家。为提优茶质,2023年当地制定《无为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规程》,全面推广全程绿色防控、水肥药一体化滴灌等多项绿色生产技术。通过与安徽农业大学联合成立茶产业联盟,共建茶叶专家技术团队,重点服务多家龙头茶叶企业,有效促进一批先进技术的攻关。截至目前,该市7家茶叶生产主体24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认证茶园面积3500多亩。2023年,“无为白茶”区域品牌,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推出了“三公山白茶”“绿发白茶”“石婆洼白茶”等一批白茶品牌。

不仅有“拳头产品”白茶,当地还拓展传统绿茶产业。近年来,无为大力开展茶叶产业基地建设,2024年茶叶种植面积2.56万亩,全年干毛茶产量超336吨,产值达2.5亿元。

“一叶”变“多业”

白茶闯出了一片天,慕名前来三公山的游客多了;旅游业的兴起,又反哺了白茶产业。茶旅融合,相互助力,彼此成就。

马启平经营的牛王山茶厂,便是茶旅融合模式的一个典型。这家位于三公山半山腰的茶企,在十余年间,从开辟荒山到种茶卖茶,再到向茶旅融合探索,如今茶区变景区,茶园成游园,马启平的茶叶生意越做越红火。

“2012年返乡创业,拿下了2000亩山场,其中500亩引种安吉白茶一号。”马启平介绍,茶园东侧毗邻长江和竹丝湖,水汽充足,适宜杜鹃花生长的弱酸性土壤,也是茶树生长的沃土,能生产高品质的白茶、黄金芽、奶白茶等品种。每年4月,这片山既是茶海,也是花海,碧绿的春茶与红色杜鹃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春景图,吸引着四方游客。

“游客来到这儿,不仅能漫步茶山,欣赏茶园美景、杜鹃花海,还可体验采茶、制茶工艺,我们还开设了茶室,游客可以品尝才做出来的新茶,小包装的白茶产品特别好卖……”马启平坦言,茶旅融合项目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经济、土特产销售等业态,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主要的,因为外地游客的到来,农村有了人气,农产品有了销路,农民劳动的热情、对家园的热爱前所未有。”

“从2015年产值300多万元,到2023年增长至800多万元,每年茶季还能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正如马启平所言,昆山镇茶旅业态的不断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劳动力就业。“在为期一个月的采摘季里,仅我们一家企业就雇佣了600多名采茶工,效率高的一个月能有八九千元收入,而整个三公山区域,一个采茶季用工量近万名,每年春季采茶收入已成为村民的一大经济来源。”钱扬来说。

山脚处的双河村里,近来也有了些变化,几栋崭新的建筑分外雅致,成为三公山景区一道新的风景。原来,随着三公山旅游的崛起,为完善景区旅游设施和服务配套,2023年底,当地政府通过盘活闲置村居,扶持发展民宿产业。

昆山本地人刘明玉从中看到了商机。去年,她承接下景区瓦屋潭边竹溪里度假村的经营业务,成为一位民宿主理人:“这儿原来是村中的养老院,2023年被改造成民宿后对外营业,每到周末、节假日,芜湖、合肥、铜陵等地的游客会比较多。以往很多游客会选择当日往返,但景区内有了新建的民宿,很多游客会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上山看日出,这样一来,游客就留住了。”

瓦屋潭边的竹海中,还隐匿着几座树屋,也是即将开放的特色民宿,同时在建的还有位于小岩自然村的“小岩民宿”。2023年,村中闲置的村小,也变身为三公山游客接待中心,提供餐饮、农产品展销等服务,方便广大游客。

“这只是个开始,未来镇里将作整体规划,打造一定规模的民宿群,形成集赏花品茶、登山徒步、乡宿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度假综合体,让客人留得住、玩得好。”镇政府工作人员说。

白茶节一年比一年精彩,也印证了当地茶旅融合发展的欣欣向荣。今年的白茶节,将创新形式,通过更为潮流有趣的活动,吸引年轻人关注。活动设计了“白茶仙子”国漫形象,打造文旅IP,增强互动性,现场将开展“颂茶”书法展,设围炉煮茶雅集区、特色农产品区,还会邀请手艺人,现场采用无为白茶创作茶饮及茶点,并同步举办2025年全国春季“村晚”——无为市双河村晚。

以茶为媒、以旅兴业,不只在三公山。近些年,无为还在杨树岭、丁家山分别打造最美樱花茶谷、生态绿色茶园;在严桥坳口、霸王山建立标准化美丽茶园、民宿休闲茶叶基地;在开城羊山、都督山建设佛教文化旅游茶区、茶文化体验中心……茶旅融合的业态,正在无为大地上遍地开花,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径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