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养”螃蟹 拒绝“靠天收”

发布日期:2024-11-20 09:24 来源: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芜湖市新闻网 浏览次数:



“以前总看到书上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年总算亲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金量!”近日,无为市姚沟镇东胜水产公司负责人张绍东在自家的精品蟹塘内捞起两只足有七八两的大公蟹,边观察着螃蟹的个头,边喜滋滋地告诉记者。2024年初,张绍东的近千亩蟹塘全部安装了数字化智慧养殖系统,没想到年底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今年的气温对水产养殖业非常不友好,年初倒春寒,接着长江中下游又遇到了夏秋季气温偏高的异常天气,很多养殖户都遇到了螃蟹生长慢、死亡率高的难题。不少同行都减产了20%左右。多亏我们年初进行了养殖数字化转型,不仅没有减产,平均每亩预计还能增收15%。”张绍东开门见山,向记者晒出了他今年的“成绩单”:800亩的精品蟹塘产量由2023年的430斤每亩,涨到了今年的约500斤每亩,单只螃蟹的平均个头也超过了去年。

都说养殖业是看天吃饭,数字化智慧养殖是如何破除这一桎梏的?跟着张绍东,记者走进养殖公司的精品蟹塘一探究竟。指着塘中一块安装有太阳能板的橙色漂浮物(如图),张绍东表示:“这就是我们引进的水质检测系统,上面的太阳能板提供电力,水下有一整套的传感器,可以检测水体含氧量、水质酸碱度(PH值)、水温等多项数据。”

移步几米外的东胜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办公室,塘内水质的各项数据在办公室内一块铺满整面墙的LED显示屏上一目了然。张绍东介绍,传统的养蟹巡塘工作主要依赖经验丰富的养殖工人,一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二是经常是发现水质坏了再去处理,不仅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如今的数字化智慧养殖系统可以实时传达大闸蟹的身体状况——“我好热”“我缺氧”……大闸蟹的各类需求通过水质传感器的“翻译”,以数字形式直观显示在终端显示屏上,帮助养殖户实时进行增氧、平衡酸碱度等操作,减轻了蟹农们的工作负担,让处理效果事半功倍。

“就在上个月,我们参加上海举办的首届蟹博会,带去参展的‘蟹王’被抢购一空。”张绍东说,至今还陆续有外地商家通过网络、电话订购螃蟹。“这套数字化系统的投入,太值了!”

记者 吴敏 李林克 文 许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