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番茄长成“致富果”
订单种植“种”出红火日子
采摘番茄
番茄也能玩“高颜值”!最近,保定街道小洲片区沿湖村今年新栽种的“金阳蜜珠”樱桃番茄迎来第一茬丰收,种植农户忙着采摘,不愁销售。与此同时,街道“同心圆大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番茄种植村相聚在一起,共同品鉴各种色彩缤纷的新口味番茄,共话番茄产业新发展。
一颗颗口感甜美、绿色健康的小番茄成了村民增收道路上的“致富果”。
从不敢尝试到积极种植
保定街道小洲片区果蔬种植历史悠久,尤其是蔬菜连片种植规模近2万亩,土壤水源气候条件优越。但是由于产业化培育引导不足,种植品种、种植技术等老化,配套功能匮乏,经济收益难以释放,农民收入不高。
蔬果种植规模有约4000亩的沿湖村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村民们大多以种植传统经济作物为主,产量不高,单价忽高忽低。“种了十几年辣椒、四季豆、瓠子、冬瓜了,基本上就是靠天收。”家有10亩地的胡桂保坦言,传统蔬菜价格浮动较大,相差十几天价格能差好几倍,价格好的时候一亩地年收入一两万元,行情不好的时候蔬菜都烂在地里。胡桂保也想种植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新蔬果,但是投资较大,又担心技术不够、风险高,迟迟不敢轻易尝试。
不过,今年,胡桂保毫不犹豫率先拿出4亩地种植了“高颜值”新品种——“金阳蜜珠”樱桃番茄。“村里提供了产、购、销‘一条龙服务’,种苗、技术、销售都有保障,根本不用愁。”如今,胡桂保家的“金阳蜜珠”樱桃番茄已迎来第一波成熟。他估算了下,一亩地产量有7千斤以上,而且可以种两季,一亩地年收入至少有三四万元,应该比原来翻了约一倍。
“订单种植”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农户收入上涨的背后,源于沿湖村积极探索的“订单种植”,即企业供苗和技术指导,农户种前签“合同”、收货靠“订单”,让农户种有定向、销有方向,如同吃了“定心丸”般稳妥可靠。
安徽鸠润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沿湖村引进的“订单式”农业合作企业,主要致力于推动番茄产业科技创新。经过土壤地质考察和市场调研,村企合作决定种植“金阳蜜珠”樱桃番茄。首批就吸引了胡桂保等20多户农户签订了“订单合同”。
一畦畦秧苗郁郁葱葱,一串串黄橙色的“金阳蜜珠”樱桃番茄挂在枝头……初夏的傍晚,记者一行走进沿湖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业示范基地,一股浓郁的番茄味扑鼻而来。“这是山东烟台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一个樱桃番茄最新最优品种,口感甜,维生素含量高,果皮韧度好,耐贮运。”安徽鸠润集团总经理薛正芸介绍,沿湖村土壤有机质、熟化程度较高,耕作性能与保肥性都较好,能栽培出甜度高、果实丰满的樱桃番茄,适合推广。
果然,经过专家全程精心指导,今年签约“订单种植”的农户们迎来第一茬丰收。附近的种植大棚内,一对农户夫妻俩一边穿梭在绿色藤蔓间采摘番茄,一边欣喜感叹,“这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共助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量高不高,销路好不好,直接决定着村民袋子鼓不鼓。据了解,从农户收购来的“金阳蜜珠”樱桃番茄目前主要销往江浙地区,很受市场欢迎。沿湖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业示范基地里今年还试种了草莓口感大番茄、巧克力色小番茄、“红粉佳人”小番茄等十几个新品种,准备明后年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推广。
除了正常销售外,最近,保定街道还利用“同心圆大党建联盟”共治组织,邀请辖区企业、学校代表共同品鉴番茄,参观番茄基地,共谋农产品合作发展方向,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沿湖村带来的各种新口味番茄,老垅村境内的安徽惠而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带来了超甜88小红番茄和各种大番茄。部分企业、学校相关负责人细细品尝后,决定将这些番茄新品种带回单位食堂或作为节日福利,进行下一步的采购,拓宽本地农产品销售渠道。
如何进一步发展番茄产业?据悉,今年沿湖村计划建设20亩连栋大棚,并配套建设分拣、包装、冷鲜仓储等设施,进一步支持新品种种植推广。“种植业重振辉煌,还是要靠良种良技良法。”年轻的沿湖村党委副书记刘霞说,接下来,村里还计划壮大番茄采摘规模,配套发展垂钓、农家乐等,让农旅深度融合,带动村集体发展和老百姓致富。
记者 芮娟 文 许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