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养牛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发布日期:2024-05-01 09:02 来源: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芜湖新闻网 浏览次数:

本报讯 稻草给牛做“床垫”、秸秆循环当饲料、粪污利用作肥料……日前,记者在南陵县泰丰循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肉牛养殖场内看到,生态循环的健康养殖模式,实现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走进泰丰生态养殖场,牛舍里一头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养殖工人忙碌地在圈内打扫卫生、喂料。这里饲养的是源自阿尔卑斯山区的西门塔尔牛,它具有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高、泌乳能力强等诸多优点。

虽然牛舍里牛很多,但是记者在现场却基本闻不到什么异味。总经理陈双飞告诉记者,这得益于生态养牛的效果。据他介绍,传统方式养牛,粪便处理是一大难题,处理不当不仅会引发牛群的疾病,而且还会对养殖场周边环境带来污染。尤其是到夏季,养殖场臭气熏天,人根本无法立足。因此,公司从建成之初,就致力于循环农业技术的研发,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公司全面掌握了发酵床的技术指标以及规范流程,运用秸秆等农副产品混合微生物制剂制成垫床,可在微生物作用下及时处理牛粪,不仅可以缓解牛舍臭气,而且还可以经过系列加工制成有机肥,进行循环利用。

由于泰丰生态养殖场的肉牛饲料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目前年产小牛800多头,年出栏公牛大概600多头,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秸秆需求量也不断增大,每天一头牛要食用60多公斤的秸秆,这样一来,以往农民收割后无法处理的秸秆,成为了养殖场的“宝”,“生态包袱”转眼变成了“绿色财富”。

“我们养殖场有秸秆饲料加工中心,饲料都是用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加工的,既能帮助农民处理秸秆,增加收入,也能提高肉牛品质,降低养殖成本,可以说是一举多得。”陈双飞对记者说。

泰丰循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所在的许镇镇北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林海告诉记者,看着规模不断壮大的养殖场,他们北斗村还联合周边其他村向上级争取资金,在养殖场附近建立了一个秸秆利用和储备中心项目,企业通过租用储存中心的方式每年给村集体一定的租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说起企业近年来为何能不断发展壮大,陈双飞表示这与政府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从出台肉牛保险政策降低养殖风险,到派技术员上门指导,以及牵线搭桥设置产学研基地等措施,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

对于未来的发展,陈双飞信心满满,他表示,企业将继续坚持循环生态养牛的模式,进一步助力当地循环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让周边群众生活都能“牛”起来。

尤本海 周伏虎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