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芜湖进行时 | 一座江南古镇的华丽变身

发布日期:2023-07-24 11:00 来源: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芜湖日报 浏览次数:

    古老的村落在游客眼中传递着徽派建筑之美,百家共宴的乡土民俗在摄影家眼中成为创作的绝佳素材。近几年,西河古镇挖掘本土文化基因,让文化赋予乡土以乡愁,让乡村成为旅游业态聚集的地方,让年轻人从向往外面的世界转而回到家乡建设家乡,重新发现家乡之美。

文化挖掘与保护

提升古镇“软实力”

2017年是湾沚区西河古镇的“重生年”,在此之前,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古镇上的老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天的生活,只在偶尔有游客经过时,相机发出的咔嚓声成为沉静生活里的一点声响。

西河古镇处于宣城市宣州区、芜湖市湾沚区、南陵县三地交界处,青弋江穿境而过。明朝中期,西河发展成为皖南太平、旌德、泾县等地客商到芜湖经商的必经之地,码头上货物、交通、人流络绎不绝,带动西河老街商业繁荣,街上餐饮住宿一应俱全。断断续续的繁荣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老街上茶馆、澡堂、药房、竹器店应有尽有,但这也是老街最后的繁华时刻。

随着公路铁路的发展,交通货运方式相继转变,水路趋于荒废,西河古镇的商业相应没落。此后,村里青年相继外出打工,古镇逐渐沦为“空心村”,只有一些老人恋着旧居仍住在老街上。虽然没有了人气,但西河老街仍然保留着晚清时的徽派风貌,黛瓦粉墙,雕梁画栋,青弋江边的码头作为与对岸相连接的通道也仍在使用。2014年西河古镇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这并没有改变西河古镇冷清的面貌。

为扭转西河古镇的发展困境,2017年,红杨镇以打造美丽乡村为契机,着手规划全域旅游,打造西河文化旅游区,开展传统文化保护,深挖文化内涵,引进文化人才,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600余年的历史,在西河古镇孕育出多种文化交相辉映。为使西河古镇传统文化重现魅力,红杨镇成立专班,征求多方意见,制定了西河古镇历史文脉保护计划。

据红杨镇副镇长汪淑贤介绍,文化振兴的第一步就是梳理出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徽派建筑文化等历史脉络,建立文化“档案”,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把脉问诊,提出针对性保护方案。西河古镇街面青石板路、砖雕、石雕保存完好,但徽派木结构建筑多建于晚清、民国时期,部分房屋已破损凋败,按照“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镇政府邀请专业施工队,对破损徽派建筑进行修缮,积极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在红色文化方面,挖掘新四军第三支队在西河开展抗日和民运工作的史料物证,建立新四军第三支队在西河的纪念馆,成功申报芜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在非遗文化方面,积极开展非遗项目和非遗文化传承人申报,目前西河古镇有1个省级非遗项目,1个市级非遗项目;在民俗文化方面,建立城市记忆馆,展示西河古镇传统老物件和乡土记忆。

按照“生态立村、旅游兴村、文化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红杨镇将西河古镇的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以“西河文艺”为突破口,将文化艺术与西河旅游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文兴旅,让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西河古镇从“空心村”蝶变成“文创村”“网红村”“产业村”,目前,西河古镇年游客量达到60万人次。

艺创+文旅

擦亮“月上西河”品牌

在文化赋能西河古镇快速发展的同时,古镇上的居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一部分西河人的身份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何燕是西河古镇年轻一代的居民,是个外来媳妇,在古镇新街上经营一家小卖部,现在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地接导游。

2017年后,随着外地游客增加,西河古镇有了导游的需求。那个时候,性格热情开朗的何燕在小店不忙的时候经常客串导游,帮忙接待游客。身为古镇居民,何燕对于古镇十分熟悉,她的讲解收获了很多游客的好评,当时有朋友笑称她为“黑导游”。随着地接需求越来越多,何燕看到西河古镇旅游前景广阔,报名考取了从业资格证,正式成为一名导游。今年,她又在西河古镇成立了一家旅行社,这也是湾沚区第一家开在乡村的旅行社,目前旅行社有三名员工,主要业务立足西河古镇,辐射周围乡镇。

采访中,何燕用几个数字,说明了西河古镇旅游业的红火:“我今年每周都要接待一个浙江的三天两夜团;4月份接待了一个23人的澳大利亚团;五一期间,每天都要接待游客几百人。”

与何燕一样转变身份的西河人还有很多,他们中有从农妇转变为知名民宿合伙人的,有经营汉服租赁门店的,有成为咖啡冲调师的。

在本土乡民积极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时,西河古镇对于外面的人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红杨镇用“艺创+产业”,点燃西河古镇经济“助推器”。为了加大文化旅游项目和文化人才引进力度,红杨镇先后出台了《红杨镇加快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奖扶办法》《红杨镇全域旅游业态发展奖扶暂行办法》《红杨镇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按下“双招双引”工作加速键。近几年,先后有朱明德画室、上海鼎世集团、凤如意孔雀饰品展示馆、西美咖啡、金谷春民宿、非物质文化遗产弋农古琴、李振东画室等文旅产业入驻西河古镇。现在的西河古镇已经被打造成文创特色小镇、摄影集聚地、影视基地、写生基地,吸引了大批艺术家、摄影家写生拍照,创客和创业者投资兴业。新业态的加入不仅丰富了古镇民俗文化,成为自带流量的网红打卡点,还彻底激活了西河古镇“一池春水”,带动返乡村民就业创业,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文化振兴,让民俗凝聚乡民感情,吸引游客驻足也是西河古镇的发展方向。

农历“二月二”,西河古镇居民自发聚在一起,摆上圆形桌、端上百家菜,乡亲们围桌而坐,一起品尝精心烹制的拿手好菜。

这种共享百家宴、同纳百家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百家宴”传统民俗活动,已在西河延续多年,并成为“月上西河”系列民俗活动之一。活动期间,除了美食佳肴,古镇还端出了文化大餐,非遗展示、戏曲表演轮番上演,不断满足村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如今,西河古镇的百家宴早已名声在外,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百家宴的美好滋味和喜庆氛围。

除了“月上西河”百家宴,西河还有民俗文化节、年货节等特色活动,不仅推介了传统民俗产品,展现乡土特色,还带动农产品展销,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月上西河”品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 记者 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