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长江渔文化 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暂定名)项目扎实推进

发布日期:2021-12-08 15:40 作者:中安在线芜湖 浏览次数:

2021年12月8日,记者从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暂定名)项目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规划用地345亩的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项目将在芜湖市经开区龙山街道天门山风景区启动建设,预计通过3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经了解,建设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暂定名)是芜湖市强化平台建设,以实施重大项目为牵引,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举措。因近年来长江流域世代相传的数百种传统渔船和渔法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长江渔文化保护工作成为迫在眉睫之事。芜湖市将在持续严抓“十年禁渔”不放松的基础上,以建立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暂定名)为契机,发挥好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暂定名)在讲好长江渔文化故事、传播长江文明声音、展示长江文化带形象中的重要作用,为持续推动长江生态大保护工作提供文化引领。

发布会介绍,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暂定名)建设地点位于芜湖市经开区龙山街道东梁社区,天门山风景区。项目用地面积345亩,其中主馆核心区面积74亩,规划建筑面积39000(三万九千)平方米,主展馆面积35000(三万五千)平方米。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中国渔业史与渔文化历史陈列”、“长江流域渔民与渔村文化陈列”、“长江流域传统渔船、渔具与渔法展”、“长江水生生物与渔业资源展”、“长江十年禁渔与生态文明展”等五个常设展区,另有临时展区和其他博物馆功能区。其中互动体验区包含“稻鱼鸭复合体验区”“渔人码头”“渔船展示区”和“生态体验区”。通过采取“馆园一体”、“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链式组合,形成以湿地(圩田)花海、“稻渔共生”文旅体验景观区、渔人码头与渔船展示的文化综合体发展态势,建设长江渔文化产业园,引入文旅、休闲、萌宠、博物馆等多种业态。并结合乡村振兴,旧村改造,采用城乡融合的方式,以城带乡。同步开展渔村文化建设,通过软硬件升级换代,打造高端民宿,发展渔文化美食和鱼类相关文创产业,建设渔文化艺术村落,开展渔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全面带动乡村艺术文化空间建设。

整体建筑艺术风格上,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暂定名)区别于一般的博物馆,既有渔文化特色,更结合了长江特色。在广泛采撷长江渔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该项目将充分采用建筑设计、空间设计、装饰设计、色彩设计、灯光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多种艺术手段。

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指标体系,成为长江流域唯一馆藏数量超过1万件,以中国淡水鱼文化为特色,集科普、收藏、研究、娱乐性于一体的“渔文化”主题综合性渔文化博物馆,立足芜湖,辐射长江全流域;成为面向全球、中国唯一的反映东亚地区重要文明发源地——长江流域渔文化的自然、人文与科学知识传播和文化体验的艺术综合体。目前整个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可行性项目研究、项目审批以及展陈大纲设计,正处于建筑设计和土地征收阶段。

为确保高水平推进项目建设,芜湖市将在12月9日至10日召开2021年长江水生生物科学增殖放流暨长江禁渔与渔文化论坛系列活动,邀请全国渔文化研究以及博物馆建设领域专家为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暂定名)建设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