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种两收的再生稻,让农民省劲又赚钱

发布日期:2021-03-29 16:1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浏览次数:

点开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芜湖汇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戴二保的微信头像,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映入眼帘。

2018年3月,农业农村部安徽调研组赴原芜湖县(现湾沚区)六郎镇开展百乡万户调研,作为种粮大户,戴二保正是受访对象之一。那时,戴二保流转的土地上种的还是小麦和水稻,现在已经在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逐步调整为“油-稻”配套和再生稻生产模式,并实现了粮油绿色生产全程机械化。

“这种改变,一方面响应了政府种植油料作物的号召,一方面收益确实比原来高一些,还有就是产业链的两头都拓宽了。”戴二保说。公司注册“周西汇丰”(大米、菜籽油)商标,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远销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同时还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涵盖育插秧、植保、烘干等多个环节。另外,成片的油菜田还能够“卖风光”,花开时不仅引来游客如云,更带火了附近的粮油等土特产销售。相比三年前,戴二保的种植面积稳定在2200亩左右,没有大幅增长,发展空间却更广了。

戴二保在技术部门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推广应用优质水稻专用品种——丰两优香1号,开展再生稻模式生产,从3月初育秧、8月中旬收获后再经复水、追肥等田间管理、10月底就能收获第二茬,实现一种两收,既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又错开“稻-麦(油)”种植用工高峰,在头季收获后秸秆可自然还田腐熟,再生季仅需少量肥料,几乎不需要病虫害防控,后茬还能种植紫云英等绿肥作物,有效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可谓一举多得。



追肥前的准备

现年47岁的陶辛镇三太村明荣家庭农场负责人杨明荣也是新技术新模式的积极参与者,“2020年一亩田收240公斤没问题,加上头季产量600多公斤,总产量蛮高了。”2012年,他流转了200亩土地开始粮油作物种植,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2650亩的规模,是芜湖市种粮面积最大的种植大户。仗着年轻,杨明荣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在政府涉农项目的扶持下,先后建起了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农业产后服务中心,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机农艺融合典型。

“凡是技术培训,我都积极参加,回来探索实践。”杨明荣说,家庭农场自2014年以来持续参与实施油菜、水稻万亩整建制高产创建及水稻油菜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示范等项目,还参与开展了“水稻机械化栽插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和“油菜机收与秸秆粉碎还田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又是优模式、又是调结构、又是应用新技术,这么“折腾”,挣到钱了吗?

“种粮多少要靠天吃饭,特别是我们这种流转土地的大户,成本支出是固定的,年成不同收益也有浮动。”杨明荣说,虽然技术管理做足,但难免有些顾不到的地方。种粮投入大、收入低、抗风险能力弱,大部分的收入都用到了设备更新换代上,干了这么多年,也没攒下多少钱,要是不干了,更不知道这些设备该怎么处理。他希望政府能从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保障种粮大户的利益出发,今后持续给予关注和扶持。

戴二保也表示:“除了补贴以外,要增加收益就得加大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再说,现在想招有技术的人也不容易,小年轻不愿意待在乡下种田。”他希望农业农村部门立足于实际调研,多出接地气的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补贴和支持力度,加大农业保险兜底,解决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把实惠真正给到种粮的人手上”。

2020年,湾沚区挖掘粮食生产潜力,以“提质增效、绿色生态、品牌兴稻”为水稻生产发展目标,加大稻谷、优质品种等补贴力度,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等项目,全面推广水稻绿色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一种两收(再生稻)模式,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优化“三品一标”、绿色食品认证申报流程,积极帮助小农户延伸产业链,提升经营主体积极性。

2021年伊始,湾沚区便印发了《芜湖市湾沚区2021年度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综合栽培示范暨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发展实施方案》,整合项目资金,优化扶持环节,借力“芜湖大米”品牌振兴工程,建设优质水稻单品种高质高效生产基地5000亩,辐射带动全区优质水稻生产10万亩。印发《芜湖市湾沚区推进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大再生稻模式推广力度,致力打造“中国再生稻之乡”,围绕绿色生态环保、产品品质提升、资源高效利用,推进湾沚区再生稻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春耕时节,湾沚区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到农事服务中心、农机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家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与安全培训工作,还简化农机购置补贴手续,为农户在农机购置补贴系统手机APP客户端受理了超过60台农机具申请。

“今年,我们会采取更多真金白银的硬措施,让农民种粮更有底气。”湾沚区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