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长乐:稻鳄共生福地的“振兴公式”

发布日期:2021-02-17 08:27 来源:芜湖新闻网 作者:李擎天 李林克 文/摄 浏览次数:

长乐村位于南陵县籍山镇东部,因境内栖息着目前国内最大的野生扬子鳄种群。

2017年以来,在“两山”理念的“金点子”指引下,驻村扶贫工作队携手村“两委”带领村民牢牢抓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张生态牌、这条生命线,凭借过硬的作风,实现了集体经济和集体收入长期为“零”的突破。

这个脱贫不久的小村子实现了(绿色)产业大发展、社会大治理,展现出人与鳄鱼和谐共生的生态愿景,在实践中书写出一条“‘两山’理念指引,稻鳄共生造福”的特殊“振兴公式”。

“金点子”=“金种子”

由于地处野生扬子鳄核心保护区,长乐村借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金点子”,紧贴高端农产品市场需求,打出“世界最大野生扬子鳄种群栖息地”生态牌,大力扶持村民自主创业,努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大力宣传,有效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掀起一股返乡创业潮——村里先后涌现出种粮大户李爱农、年糕大户杨邦虎、蘑菇大户胡根生、“葡萄西施”李侠等一批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金种子”农民个体经济。

“刚卖了3000多斤,这边又加了750斤!”虽然2021年芜湖农展会受疫情影响取消,但几年来攒下的“金口碑”依然让年糕大户杨邦虎的客户慕名跑来村里订货,老杨两口子乐得合不拢嘴:“真是坐家里就能挣钱!”

保护扬子鳄=保护“钱袋子”

记得刚入驻时,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邢毅听老百姓抱怨最多的是:“(扬子)鳄鱼把村里害惨了!什么(产业)都不能搞!”

为保护世界上仅存的150多条野生扬子鳄中的40余条,长乐村一度被严格限制发展产业。

为最大限度获得村民理解,驻村扶贫工作队反复走村入户,宣传保护扬子鳄、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保护扬子鳄,就是保护‘钱袋子’!”——这是邢毅对老百姓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几年下来,长乐村老百姓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渐渐从生态保护成果中得到实惠——农药残值低的农副产品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芜湖市农展会扶贫展区历年来的“销量王”。每年农展会还没开办,就有市民老客户来电咨询催问,让长乐村农民铆足了劲“备货”。

前不久,村产业扶贫基地承包人、蘑菇大户老胡对着记者的镜头说道:“刚给客户送去千把斤(蘑菇)……长乐的扬子鳄出了名,也把我家蘑菇带出了名。”

品牌力=竞争力

2017年年中,驻村扶贫工作队以顽强的作风啃下了两个产业扶贫项目落地,同时琢磨着:能不能把扬子鳄这个资源“盘活”,更好地助力蓬勃发展的集体经济。

说干就干,村第一书记带着“两委”干部,多次到市里、省里甚至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长乐鳄”扶贫地理商标。截至2020年11月,“长乐鳄”系列6个子品牌商标全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审批,在全市范围首个成功申请具有村域特色的扶贫地理标志,有力提升了村内6795亩“绿色+”稻米以及相关特色农产品进军高端农产品市场的品牌竞争力,转变了长乐百姓“扬子鳄没有造福村里”的认知误区。

在一次扶贫调研中,当上级领导看到印有“长乐鳄”商标的预售大米样品后,当场夸“好”,同时竖起大拇指:“我掏钱买点儿!”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为保护好长乐这方绿水青山,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忍痛拆除了村里仅剩的养猪场、养鸡场、米面厂、远程农场等几家民营企业,积极推动复耕还田,同时牵头清理农用水利沟渠超过25000米、蓄水塘近40余口,努力恢复扬子鳄栖息地原始地貌,也为生态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的长乐,不仅保持了青山绿水原生态,如期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产业发展更是形成以集体经济项目为支柱、以村民自主创业项目为支撑,辅以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生产为支持,基层党组织全面帮扶的“三支一扶”发展格局。2020年村集体收入更是突破30万元大关。

同时,该村立足长远,着力筹建“两山”理念主题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打造三个“实践阵地”,拓展“三会一课”内涵,为参加实践的党员和群众拓印“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历史痕迹。截至目前,已有4批40余名党员和群众组成的“两山”理念实践团队造访了这里。市、县党校(行政学院)也将该基地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场实践点纳入培训计划。

靠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金点子,长乐村做到了变阻力为助力、危机中育新机,大步走上致富振兴之路。


胡根生展示种植的无公害菌菇棒